贫县“造节”
导语:

刘志明

随着又一个“七夕”临近,湖北郧西县各部门也日益忙碌起来。8月23日(农历七月初七),郧西将举办第三届“中国(郧西)天河七夕文化旅游节”(下简称“七夕文化节”)。出租车司机王女士告诉本报记者,县领导说,今年要比前两届隆重10倍。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郧西,自2009年提出“旅游立县”的发展定位起,凭借境内有条名为“天河”的河流,借托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大打“七夕”牌,不仅陆续建起颇具规模的七夕广场、七夕公园、人造月亮等系列景观,还连续举办了两届“七夕文化节”,邀请当红明星放歌,引人注目。

近年来,为发展旅游经济,扩大知名度,各地之间争夺古人乃至神话人物以致引起纷争的事例时见媒体,而郧西举全县之力,大兴土木,把神话故事落于人造景观,并斥巨资举办大型文艺演出造势,仍属罕见。正如郧西官方人士所说,该县打“七夕”牌乃是摆脱贫困面貌、发展地方经济过程中“逼出来的路子”,一个问题是,巨大的投入之后,能否获得相应收益?

举全县之力

“今年我们将举办七大活动。”6月25日,郧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文体局局长钟建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将于“七夕节”当天举行的天河情歌晚会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根据“天河七夕资讯网”的一则消息,该晚会将请周杰伦、杨钰莹、杨幂、李玉刚、萧亚轩等明星参演。

郧西县位于鄂西北,为湖北与陕西相接之地,多为山区。6月19日,在从湖北十堰前往郧西途中,本报记者注意到,进郧西县境,高速公路的两侧即可见多块内容为参与晚会演出明星的大幅广告牌。

首届、第二届七夕文化节分别在2010年、2011年举行。生活在十堰市的42岁的郧西人陈永刚观看了首场演出。据他回忆,首场演出规模相对简单,到了第二届,则大了许多。根据网上可查询到的信息,参加第二届演出的明星有蔡依林、陶喆、汤灿等,主持人为李咏、王冠。“为了不让声势减下去,前三年每年举办一届,明年还要举办,之后是两年一届。”郧西县委宣传部的一位工作人员说。“‘旅游立县’,重点发展七夕文化旅游,是上一届与本届县委、政府提出来的。”6月26日,郧西县旅游局副局长黄江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

2009年12月,投资6600余万元的“天河景观群”开工,“正式拉开郧西县天河七夕民俗文化旅游区建设的序幕。”至今,郧西县主要已完成如下开发:

投资2072万元的七夕广场,位于县城南端天河边上,规划用地面积2.13万平方米;“世界最大铜牛”,位于七夕广场的天河之畔,全长19米、体宽5.6米、高2.38米、重12吨、用纯铜铸造而成,并配以碑文;位于七夕广场北端的七夕故事园,主体景观为全长240米的“时空隧道”,端部筑建七根钢结构的巨大“绣花针”,园中建有有关牛郎织女故事的七组雕塑;人造月亮与星宿,位于县城南边的大尖山上,其中人造月亮也号称“世界最大”,随月圆而圆,随月缺而缺,每到夜晚,灯光亮起,分散在各个山坡上的14个星座与人造月亮组成“众星拱月”图案,这时“时空隧道”也亮起,构成县城中最为主要的亮化景观。

此外,郧西县城给人印象深刻的还有桥。在县城南面的一段河面上,短短两公里范围内,建成或正在建设中的桥梁至少10座。县城内一条从北往南流入天河的宽一二十米的河流,当地习惯称之为“小河”,现已改名为织女河,河上共建13座以“春”命名的桥梁,其中除一座有百年历史的古桥外,其他多为新建的景观桥。

钱从哪里来

“郧西发展把‘旅游立县’放在首位,是逼出来的路子,”本报记者拿到的一份官方文件称,“郧西是集‘老、少、边、穷、库’于一体的山区贫困县,工业基础差,农业产业落后,处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要确保一库清水送北京,显然不能再走传统高消耗、高污染的工业化路子。”

本报记者在郧西采访期间,不只一位受访对象感慨该县自确立“旅游立县”、打造“七夕文化”以来县城面貌变化很大。郧西县一位干部告诉本报记者,“现在十堰市六县一市中,各个县城的环境已经都不如郧西,但财政收入,郧西仍都不如别人。”

郧西是国家级贫困县。该县地税局一位干部向本报记者透露,2011年该县财政收入只有1个多亿,在湖北十堰各县市中排在末位。

一个财力有限的贫困县连年花费巨资举办这种大型文艺演出,难免会有质疑之声。

陈永刚是一位坚定的质疑者。“发展旅游,打七夕文化牌,是不可能持久的,”陈永刚这样对本报记者说,“现在稍微有点文化的人都知道神话故事是假的,你引用过来,说成是真的,并做到实处,未免太牵强了。”

陈永刚是在2009年底开始注意到郧西县的“七夕”工程的,“各种建设开始动工了,来得相当迅猛,宣传部门也很配合,一开始对外宣称用2个亿来打造,我就在网上发了个帖子,予以批判,之后,他们又宣称要花费14个亿。”

“要造势,肯定要有投入,”钟建华说,“财政拿不出这么多钱,怎么办?郧西有很好的一个资源,就是出老板。去年,一个老板捐了200万,卖票也卖了300多万,政府投入很少。”

很多机关单位会花钱买晚会门票。2011年“七夕节”期间,郧西县的一位科级干部拿到一张晚会门票,“单位统一买的,”是一张三等票,788元,他没有去看,而是转手以500元的价格卖掉。该干部说:“我们单位共花了十几万来买票。”

另外,本报记者了解到,从2012年起,郧西县财政安排1000万元作为文化旅游发展专项基金,“以后按一定比例逐年递增”。郧西县七夕文化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从该笔预算经费中划拨500万元作为本届七夕文化节的工作经费。

失地者

东营社区农民邓宪召的家就在七夕广场的边上,他见证了这块地域的变迁。

邓宪召47岁,原来跟着村里的建筑队做活,建筑队解散后失业在家,靠两三亩土地为生,种植蔬菜。邓宪召家有两块菜地,一块在家门外不远处无名小河的对岸,这条小河也流向天河,在七夕广场处与天河交汇。后来县里修滨河路,河对岸还规划建造商贸古城,东营社区农民在河对岸的土地相继被征去,邓家的一亩七分菜地也以30060元/亩的价格征让。

七夕广场与“时空隧道”一带,原本也是菜地,陆续建成后,环境大变,无名小河的这边,地价陡然升值,开始大搞房地产开发。

2011年至今,几经谈判,邓都拒绝签字,像村里其他一些村民一样,他认为30060元/亩的价格太低了,而“二号地块转让给开发商,是145万元/亩”,两个价格差别实为悬殊。

2011年12月里的一天,开发商带了人来,根据村民的描述,有100多人,戴头盔,拿铁锨,见人就打,东营社区10多人被打伤住院,其中就有邓宪召。村民邓春波在场,他回忆说:“当时有人报警,来了3个警察,但也不能控制局面,只能站在一边旁观。”

那场冲突持续了两天,邓宪召仍旧拒绝签字。2012年5月11日晚,开发商又带了人来,依旧是戴头盔,持铁锨,主要针对拒绝签字的邓宪召、邓宪辉两家,这一次,挨打的是邓宪召与他的母亲,都被打伤住院。5月11日当晚,尽管没有签字,邓宪召、邓宪辉两家的菜地仍是被挖掉。

征地的冲突不仅发生在东营社区一处。“现在郧西县城就像是一个大工地,”与东营社区一河之隔的吴家营社区的一位农民告诉记者,“县城周边每个村子几乎都被征地,主要用来搞‘七夕’工程与房产开发。”“一夜之间,郧西成了牛郎织女的故乡了,搞不懂!”邓宪召说。目前他的心思是“想办法讨个公道”。每到夜晚,只要走出家门,即可看到不远处七夕公园以及七夕故事园里璀璨的灯火,大尖山上的人造月亮放着蓝光。但是,对于邓宪召以及其他一些失地农民来说,“再好看的东西,填不饱肚子,都没用!”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